焦點
-
可以、這很怠惰!2020年最糟密碼依然由「123456」奪冠
盡管現在資安問題日益嚴重,許多廠商也開始對會員的密碼設定做出一系列越來越嚴格的設定,像是至少要一個英文大寫+小寫、加入標點符號、設定二步驟認證等,目的就是增加密碼遭破解的難度,但即便如此,似乎還是無法阻擋人們怠惰的天性呢。 根據密碼管理程式NordPass的統計,2020年最糟糕的密碼組合依然是由「123456」拿下,目前依然有約250萬的用戶還在使用此密碼,這種組合只需花費駭客不到1秒的時間就能完成破解,也因此讓其累積了超過了2300萬筆的破解紀錄,可以說是毫無防護能力可言。 除了「123456」之外,諸如「123456789」、「11111」、「123123」等組合也占據了榜單的前10名,至於去年位居前十的「ji32k7au4a83(注音:我的密碼)」則已經沒有出現在榜單上,取而代之的是「picture1」和「senha」,其中後者是葡萄牙文的「密碼」之意….(換湯不換藥啊!) 最後小編在這邊也放上,大家不妨檢查看看自身的密碼強度,雖然說現今的生活有太多的密碼要記憶,所以會想要使用簡單方便的組合也是無可厚非,但是太過簡易其實也是形同虛設,在現實層面上也的確是讓人進退兩難啊!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BUG暫時無解?SONY PS5發布20.02-02.25.00系統更新、但休眠模式災情仍未獲得解決
新主機剛登場時,難免都會有些災情傳出,而SONY次世代遊戲主機PS5也難逃這個命運,在國外11/12上市後,已經陸續傳出了一些BUG,可能會導致遊戲、系統崩潰。那準備今天領貨的朋友,要先沐浴淨身、去一下霉運嗎?不然奶油桂花手發威的話,中籤王怎麼辦?(笑 集結一下目前已流出的災情狀況,較嚴重的BUG可能會在兩種情況下發生,首先第一個是利用外接HDD硬碟來遊玩PS4遊戲,可能會導致系統崩潰並收到「the database has corrupted, it will now rebuild」(資料庫已毀損,正在重建)的相關錯誤訊息。 而另一個則是關於PS5的休眠模式,玩家遊玩《漫威蜘蛛人》時,在未關閉遊戲情況下進入休眠模式,有可能也會收到重建資料庫的錯誤訊息,此外目前還不確定其他遊戲是否也有相同的狀況。 雖然SONY已經在前日發布了PS5的20.02-02.25.00系統更新,讓許多人認為該更新將會修復這些BUG,但《漫威蜘蛛人》製作公司Insomniac Games的社區總監James StevensonJames在推特表示,目前還是建議如果要進入休眠模式還是得先把《漫威蜘蛛人》、《漫威蜘蛛人:邁爾斯摩拉斯》完全關閉後才比較安全,並承諾將修復這個BUG。 根據James StevensonJames的回應來看,PS5的系統更新還沒有解決這個災情,而更可能還需要透過遊戲方這邊的更新才有辦法來解決。(所以是暫時無解的意思囉!) PS5在今日就會在台灣網路上開賣,相信一定又是一波搶購潮(貨源夠嗎?!),到時入手的玩家們,小編建議在災情還沒獲得完全的解決前,還是需要多加留意以避免悲劇發生,也希望SONY能盡早解決相關災情,讓玩家們安心感受次世代主機的震撼體驗!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NVIDIA DLSS 2.0遊戲支援數量再加4款,《決勝時刻:黑色行動冷戰》、《戰爭雷霆》等加入讓總數衝上27款
NVIDIA在2018的9月推出了基於Turing圖靈架構的GeForce RTX 20系列GPU時就以Ray tracing光追、深度學習超級採樣DLSS作為主要宣傳賣點,但當時僅支援少數幾款遊戲(諸多大作尚未開始全面支援這兩項特點),在經過了1年多的時間之後,今年3月NVIDIA發布了更新一代的DLSS 2.0,當時也宣布新增4款遊戲支援NVIDIA DLSS技術,時至今日,可支援DLSS技術的遊戲已來到27款,成長速度蠻快的。 隨著今年3月推出的DLSS 2.0更新,NVIDIA將DLSS效果更加強化,提供玩家在使用了DLSS技術之後的遊戲畫面細節更超越原廠遊戲設定的渲染效果,讓細節更加細緻、銳利,並加強遊戲效能表現、讓開了光追之後的效能損失給補回來。 DLSS 2.0可支援所有RTX GPU的Tensor Core,並且任何遊戲解析度下都可啟用,並且提供3種畫質設定模式:Quality、Balanced 與 Performance。如今在AMD的Radeon RX 6000系列效能評測解禁後,NVIDIA又不急不徐地向玩家們宣告,將會再有4款遊戲加入支援DLSS 2.0技術的陣容,以目前可支援的遊戲總數來說、已經達到了27款,相信對玩家來說,可以遊玩的選擇性立刻增加了許多。 下面也提供一下官方針對這新的4款遊戲在支援DLSS上的效能表現圖表,從圖中可以得知在開啟了DLSS之後的效能提升相當大,這對於玩家來說,體驗最佳遊戲感受就在此刻! 而在老對手AMD這邊,新出爐的Radeon RX 6800/6800XT顯示卡在站上已經有發布囉,雖然已經支援Ray tracing光追,至於DLSS的部分則是將會自行研發以補足這一塊,未來也將跨平台的提供給Xbox Series X/S和PS5搭載(更新版?)。儘管從現有效能上來看RX 6000還是香,但隨著秋季顯示卡之戰過去,後續的兩方陣營會如何出招,恐怕玩家們還需要靜觀其變!不過應該是2021年的事了~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對應M1、Adobe發布ARM64的Beta版PhotoShop,正式版恐怕要再一些時間才能上架!
蘋果的全新M1晶片剛公布就造成極大迴響與討論,小編周遭很多朋友在想著怎麼分期的同時,也都很擔心Adobe全家桶在ARM架構上並沒有可用的App這個問題? 這部分大家就甭擔心了,因為消費者端是最終才看到成品,各家對應的廠商早在之前就已經展開對M1的諸多支援與對應等配套措施及測試,這部分在Adobe身上當然也是沒有例外,緊接著M1發布之後,Adobe也悄悄的在16號公布了能在ARM64架構上運行的Beta版PhotoShop,各位廣大的創作者族群們可以有對應ARM的版本可以使用囉。(鼓掌) 既然已經有了Beta版的公布,這表示不管全新M1 Mac還是Windows Surface Pro X的用戶們都會在不久的(?)將來迎接正式的、完整版的PhotoShop了。至於為甚麼說是悄悄發布,因為不管是Adobe還是PhotoShop都沒有在主流社群平台上發布任何消息,就只是在Adobe官網中的Windows與macOS的支援頁面發布新的文章而已。(有夠低調) 不過,這個消息其實是外媒轉發基於ARM架構的開發人員Jeremy Sinclair的推文(17日)曝光,才知道Adobe居然偷偷上Beta了。不過該推文時間在下午4:16分,然後馬上在4:42分就發出另一篇推文表示他ARM64的Beta版PhotoShop Crash了XD~ 照Jeremy Sinclair的推文來看,目前的Beta版確實還存在很多問題,例如使用PhotoShop開啟「影片」,跳出的錯誤提示是「DynamicLink is not available」之類的神奇錯誤,不過相較之下,穩定性不佳應該才是大家比較擔心的。 不過外媒也提供了一些避免Crash與Bug解決方案,像是可以在windows x64 emulation模式下使用目前版本的PhotoShop之類的。有興趣或有需求的讀者可以再自己研究研究,至於小編嘛...我要先去研究分期之後的一年裡,泡麵口味怎麼吃才不會膩味了,掰掰~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見證蘇媽的RDNA螺旋斬二式威力,AMD Radeon RX 6800、RX 6800XT效能測試
不久前我們一同見證了AMD新一代顯示卡RX 6800、6800XT的, 接下來自然就輪到重要的效能測試啦!畢竟蘇媽在發表會上展示的新一代RX 6000系列顯示卡在表現上實在讓人大為驚艷,對於像小編這種買不起搶不到隔壁老黃顯卡的人來說更是一大安慰(被揍)。 不過不管是哪一家的發表會向來都是老王賣瓜,真實的表現究竟如何當然還是需要實際上手測試才會知道,如今官方終於效能解禁,就讓我們趕快來驗證一下AMD的新一代顯示卡是否真能像處理器一樣「香氣四溢」吧! 在揭曉RX 6800與6800XT的效能表現之前,讓我們先來快速複習一下這兩款顯示卡的規格。 新一代RX 6000系列顯示卡採用和最近剛開賣的Xbox One Series X/S、SONY PS5的顯示晶片一樣的7nm製程、RDNA2架構,並且全系列都搭配16GB的GDDR6記憶體,加上獨家的Infinite Cache(無限快取)技術,能夠大幅度提升記憶體的通道頻寬,進一步減少遊戲運算的延遲問題,以此獲得更好的遊戲效能表現。 另外,這一代的版本也正式加入了光追、可變著色率等新世代遊戲必備的畫面功能(所以NV陣營別再酸了),並且針對微軟的DX12 Ultimate遊戲開發套件有著高度支援和整合性(都替人家做GPU了,能不好好支援嗎?),理論上對於開發團隊來說,可以減少PC版遊戲的優化負擔,為遊戲帶來更好的體驗。 而在硬體規格差異的方面,RX 6800是發表會上最入門的款式,擁有60個計算單元、3,840個串流處理器,基礎時脈設定在1,815 MHz,動態最高時脈為2,105 MHz,平均功耗設定為250W,在整體的定位鎖定在與隔壁的RTX 3070。 規格更高一階的RX 6800XT則是具備了72個計算單元和4,608個串流處理器,基礎時脈來到2,015 MHz,動態時脈可以來到2,250 MHz,功耗上為300W,官方也將RTX 3080視為其競爭對手。 最後的最高階、但必須等到12月8日才能與大家見面的RX 6900XT,在各方面幾乎和RX 6800XT一樣的情況下,再將計算單元提升到了80個、串流處理器也進一步來到5,120個,要挑戰的對手自然就是最高階的RTX 3090囉!但這部分的比較要等到下個月就是了…(關注一下站上新聞與文章就對了) 終於來到大家最期待的效能實測時間了,在本次測試中,小編選擇使用AMD最新的Ryzen 9 5900X處理器來組成3A平台進行測試,究竟統合了自家顯示卡和處理器資源的AMD能夠為玩家在遊戲中帶來什麼樣的體驗?廢話不多說、測試立即開始! 測試平台規格一覽: 主機板:ROG Crosshair VIII Hero 處理器:AMD Ryzen 9 5900X 記憶體:G.Skill幻光戟DDR4-3600 8GBx2(提升至DDR4-4000運作) SSD:Corsair MP600 2TB PCIe 4.0 M.2 SSD 電源:T.T 1275W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基本的跑分,在3DMark中,RX 6800在對DX12的Time Spy取得了近1.5萬的成績,DX11的Fire Strike則能來到3.3萬分以上的成績;而更高一階的RX 6800XT成績自然更高一步,Time Spy能達到1.6萬分,Fire Strike更是高達3.7萬分,表現相當亮眼。 不過在針對光追的Port Royal部分,RX 6800得分為7,500分、RX 6800XT為9,000分,與隔壁競爭的RTX 3070與RTX 3080相比稍有一段差距。(推測之後Driver應該可以改善此問題) 看完了跑分,接下來是遊戲實戰的部分,小編在設定上一律將畫質設定在最高,並且關閉垂直同步、動態解析度縮放、減少延遲等會影響FPS的選項,而在支援光追的《看門狗:自由軍團》部分,光追的表現則是一樣也是開到最高,但值得注意的是AMD的顯卡因為不支援DLSS的功能,自然也就沒有辦法開啟囉。 整體而言,RX 6800已經能夠輕鬆征服1440P解析度以下的各種無光追內容的遊戲,而在支援光追的《看門狗:自由軍團》方面則因為光追的效能表現稍弱,所以建議稍微調整一下畫質,以此來獲得更穩定的畫面表現;至於更高階的RX 6800XT則是能夠挑戰更高解析度的4K遊戲。 對於沒有搶到顯卡的玩家(觀望?),在RX 6000上市之後,勢必會在A、N兩陣營做抉擇,因此小編在這邊也放上與RTX 3070、3080的效能比對,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在《看門狗:自由軍團》中,在開啟光追的最高畫質設定下,1080P足以吃光8GB的顯示記憶體,使得RTX 3070在同樣的設定下,表現明顯不如RX 6800。(先前入手RTX 3070的朋友會不會捶心肝XD) 然而不要忘記了,《看門狗:自由軍團》能夠支援DLSS功能,只要將模式開啟並設定到「效能」,神奇的一幕發生了,RTX 3070的FPS絕地大反攻,居然直接把高階的RX 6800XT,莫非這就是為什麼老黃記憶體給這麼少的陰謀,記憶體不足,就DLSS來湊!(看到這裡、馬上又逆轉XD) 最後我們來看看創作者測試的部分,小編使用創作者們最常見的Photoshop和Premiere Pro進行測試,由於Photoshop在整體功能上比較注重CPU的效能,因使RX 6800/6800X在跑分上的差距不是太大,但比較奇特的是在Premiere Pro中,兩者的差距並不若在遊戲跑分上來的這麼明顯,這一點很可能在於兩者除了處理晶片的差距之外,其餘的如快取、顯示記憶體等規格過於相近有關,加上AMD和Adobe也似乎都沒有替彼此作出足夠的優化,最終使得跑分成績相當接近。 在看完了RX 6800和RX 6800XT的跑分之後,可以看見新一代的顯示卡在效能表現上有著大幅度的進步,甚至能夠一出場就和NVIDIA拚個難分難捨;在整體表現上,如果倘若遊戲不支援光追功能,AMD陣營的表現擁有更高的優勢,而在加入光追之後,情況又可以因為NVIDIA DLSS功能的有無而有所差異,假設遊戲不支援DLSS,AMD可以就由16GB的顯存優勢,獲得更好解析度,但如果支援DLSS,戰況則會一面倒,這對於玩家來說反而成為了一種賭注,究竟該選擇哪個陣營可就得好好的深思熟慮...(小編提醒一點,畢竟這是RDNA2架構的第一波,Driver的部分也是尚在修正與調校中,未來鹿死誰手還在未定之天),或是持續鎖定PCDIY!,站上將會為大家準備更多的比較測試,幫助大家能夠在新世代顯卡大戰中,決定出所要投靠的陣營。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隨時隨地的最佳代名詞,Logitech MX Anywhere 3開箱入手玩!
Logitech在2009年推出了搭載獨家Darkfield先進光學追蹤技術的第一代MX Anywhere,而在上一代MX Anywhere 2S發布三年後,如今已堂堂邁入第三代Anywhere 3,想必玩家們對Logitech的Anywhere系列產品肯定都印象深刻才是。 而這次MX Anywhere 3發布了三種顏色的版本,小編入手了第三代MX Anywhere玫瑰粉版,不囉嗦,趕快跟著小編來看看這一代Logitech MX Anywhere無線滑鼠有什麼令人更驚奇的設計吧! 第三代MX Anywhere延續了系列的傳統,擁有小巧玲瓏的身段,非常適合手小或習慣使用小滑鼠的玩家,而在側邊握把上,Anywhere 3擺脫市面上大眾滑鼠的塑膠澀硬手感,透過矽膠設計,並且在上面刻有水流般的紋理,讓玩家們的掌握更加舒適,但和前幾代家族的前輩們不同的是,DPI鍵從方形改成長條型,機身上的邊邊角角也都削去了前一代的尖銳感,連底部的腳墊也改成長條形設計,加上側邊握把的水流紋理。 整體而言,MX Anywhere 3在外觀設計上,磨平了上一代的肌肉感、厚重感,新的圓角設計讓機身看起來更加輕盈、輕巧,而居中的全金屬滾輪設計,更為MX Anywhere 3在可愛中增添了一點精悍的魅力感。 Anywhere 3玫瑰粉色系,相信會受到不少女性玩家歡迎。 無線滑鼠最迷人的地方,就是拿到哪裡都能使用,但對於MX Anywhere來說,「拿到哪裡都可使用」才能算是它的專屬代名詞,Anywhere顧名思義就是「任何地方」,出到堂堂第三代,這個優良傳統當然得延續下來,Anywhere 3配載Darkfield高精確度感應器,DPI值從200到4000,能夠以50 DPI為一個值度進行調整,因此無論是在光滑的玻璃表面,還是有著凹凸顆粒的沙發上,玩家們都能隨心所欲地使用,如果不怕髒的話,去咖啡廳工作的時候,甚至還能放在托盤上滑動,也不怕沒有反應。(拿來擼貓XD) 而且Anywhere 3絕對是個能夠隨時隨地都能伸出援手的夥伴,為什麼這麼說呢?除了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外,Anywhere 3的最前端上有一個USB TypeC的連接埠,只要經過一次完全充電後,就能提供長達70天的使用電力,就算平日裡實在太忙,不小心忘記充電也不用擔心,Anywhere 3能夠在這種緊急狀態裡,只要一分鐘快速充電、就能再戰三個小時,完完全全擔得起「隨時隨地」的名頭! 而MX系列一直令人津津樂道的地方,莫過於Logitech賦予它們的滾輪了,這次MX Anywhere 3的全金屬滾輪,不僅僅是美觀那麼簡單,經過全新改造,以精密加工鋼材所製,且即便是全金屬設計,MX Anywhere 3在滾動上幾乎安靜無聲,就算小編刻意用力滑動,也不會發出像它牌滑鼠一樣的塑膠怪異卡榫聲。 除了在最直觀的觸覺上,MX Anywhere 3這金屬滾輪的內涵可不能小看,和MX諸位前輩一樣,具備MagSpeed電磁捲動技術,能讓玩家們精準控制滾動,每次都能以像素級精準度停在玩家想停下的位置,並且極其高速,1秒能夠捲動1,000行,在快速滾動時,會從預設的逐行捲動切換成自由捲動模式,非常人性化,甚至在兩種模式之間,配合Smartshift技術,就能手動切換分段與自由捲動模式。甚至可以大膽的說,MX Anywhere 3的主角就是這塊滾輪啦! 除了這些原廠設定之外,也能透過應用程式,將手上的Anywhere 3變成獨一無二的個人專屬滑鼠。 在無線滑鼠的設定上,基本都會搭配一個USB接收器,而與Anywhere 3所搭配的USB接收器上,只要接上電腦,再配合Logitech Options應用程式,就能以一個USB接收器連結並操控多項Logitech的產品,讓玩家有更多的USB埠可以運用。 而Logitech還有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Flow技術,當然Anywhere 3也有配備,不用特地尋找其他電腦的IP位址,也不用透過系統管理員,只要配合Logitech Options應用程式,在幾秒鐘內,程式將會偵測到玩家欲使用且同樣也有下載Logitech Options的電腦,只要將游標移動到螢幕邊緣,就能輕鬆控制多達3台電腦,即便是在Windows與macOS或是Linux作業系統間切換也沒問題,將傳輸檔案、文件或圖片變得更簡單,不過想用Anywhere 3一次操控3台電腦,記得3台電腦都要連結上網唷。 另外,在與Logitech Options應用程式配對後的Anywhere 3,也能針對玩家們所使用的每個應用程式,比方說Word、Excel,來自訂側邊第3鍵、第4鍵的功能,是要將網頁回到上一頁或是下一頁,甚至設定復原或取消都沒問題,比按Ctrl+Z還要方便! Anywhere系列滑鼠,外觀一貫都是小巧玲瓏的樣子,非常適合手小的玩家們,但話雖如此,小編的手掌頗大,但在長時間的使用上也沒有什麼不適感,尤其是側邊握把的矽膠材質與水紋設計,捏握上真的十足舒適,而性能上,Logitech在滑鼠與鍵盤的製作上的執著,想必玩家們都有目共睹,也因此在Anywhere系列誕生以來,其聲勢就一直居高不下,使用者與擁戴者也絡繹不絕,性價比也相當高。 甚至連小編這個長年使用Apple Magic Mouse的Mac使用者,在看到擁有強勁的功能,還支援macOS系統的Anywhere 3後,都忍不住想換一支了。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IvTeM_1TzI&feature=emb_logo ▲MX Anywhere 3官方影片 廠商名稱:Logitech - 羅技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800-012-300 廠商官網: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32核能打64核?Intel曝光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處理器、效能比EPYC Rome更強
CPU戰場正在持續延燒,在Intel陣營方面,不管是筆記型的Tiger Lake、桌上型的Rocket Lake、Alder Lake等,都讓玩家們相當好奇效能部份是否能與對手AMD一較高下;除了消費型領域受到玩家關注外,伺服器領域顯然比較低調進行中,原本打算接班的下一代伺服器處理器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在先前確定延期後本以為就會石沉大海,沒想到在日前SC 2020上,Intel直接公布了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的一些相關資訊,並宣稱其效能贏過AMD的EPYC Rome,看來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,還是要端點牛肉出來讓客戶聞香一下,不然要怎麼豎立霸主地位?!(但、確定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會是牛肉?) 據Intel表示,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將採用10nm製程並使用Sunny Cove核心架構,該架構比Skylake的IPC提升18%,因此能為每個核心提供更好的性能、更多的記憶體通道來增加頻寬,並支援了完整的PCIe 4.0、8通道的3200MHz DDR4每通道更支援最大6TB的記憶體容量(Intel Optane PMem)。 至於在性能表現上,Intel也採用了對手AMD Zen 2架構的EPYC Rome 7742 CPU來做比較,可以看到在NAMD STMV,MONET CARLO和LAMMPS的測試中,擁有32核心的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,其性能比擁有64核心的AMD EPYC Rome還要高達30%。(1打2的概念?!) 這個測試在實際配置上,Intel使用了兩顆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共64C/128T,並以2.2GHz時派運算,搭配256 GB的DDR4-3200 MHz記憶體,而AMD平台也同樣使用兩顆EPYC Rome共128C/256T,並以2.25GHz時脈運算,搭配256GB的DDR4-3200 MHz記憶體。 理論上兩者的測試條件是相當公平的(都是雙CPU、頻率也接近、記憶體規格也相同),不過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之所以能有這樣出色的成績,主要是因為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在這三種工作負載測試中均使用了AVX-512指令(Intel 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 512)。AVX-512為Intel發布的一套指令,能加速工作負載與使用的效能,例如科學模擬、金融分析、人工智慧(AI)/深度學習、3D模型製作與分析、影像與音訊、視訊處理、加密與資料壓縮等。 整體來看,單就硬體效能上而論,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可能還是不及AMD EPYC Rome(畢竟核心僅對手一半),雖然測試成績出色是因為搭配上AVX-512的緣故,未來AMD導入Zen 3架構的EPYC Milan系列之後,Intel Ice Lake-SP Xeon PlatinumIntel能不能依舊保持自認為的優勢?這一點猶未可知,不過這部分隨著新產品一一陸續曝光的情況下,相信再過不久後就能見真章了!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限時動態正夯,推特也要湊咖?推特全新Fleets功能大增用戶活躍度
提到「限時」大家會想到什麼?雙11搶購?黑色星期五特賣?還是社群軟體的限時動態? 限時動態的概念從snapchat推出,到IG發揚光大(抄襲?借鑑?)再到臉書併購IG後導入,現在...推特也將推出自己版本的限時動態。 推特在台灣並不算主流大眾的社群平台(國外較盛行),但仍有一部分使用者會每天滑一下、轉推或發個幾則推文,相較臉書幾乎無上限(63206字元)的內文,推特僅有280字元的推文限制,也讓推文都能在短時間內閱覽完畢,在時間越來越破碎化的今天,有一定程度的方便性。 從官方的說法上,其實這次推出的”Fleets”功能跟大部分平台的「限時動態」差不多。不過相較一般推文,Fleets不支援轉推、點讚與公開回覆等功能,用戶只能透過私訊的方式回覆Fleets。 官方部落格中也提到「Fleets的時限是為了讓大家更勇於表達想法,而不是因為一般推文會留下紀錄而把很多想法藏在草稿匣裡。而透過私訊的方式回覆Fleets能讓用戶間的交流更具隱私。」而實際上Fleets確實也讓不少用戶在推特上更勇於推文。 雖然寫"Rolling out to everyone starting today.",但App Store中的版本紀錄仍是2天前,不太清楚會不會又是時間差攻擊。但不管看了官方的推文還是部落格,既視感還是源源不絕的冒出來,看來社群平台也慢慢開始殊途同歸了! 小編認為好的功能自然會讓大家相繼學習、模仿,但Snapchat說實在也蠻倒楣的,IG推出限時動態之後用戶大量轉移,直接從主流社群平台退居二線,不知道這次推特的Fleets會不會又造成社群移民。畢竟現在推特、臉書、IG等多棲族群也不少,推特的這個「新招」能否招攬新客戶並增加活躍用戶的黏著度?大家就拭目以待吧。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Chrome 87正式更新版來了!效能提升25%、載入網頁速度也提升7%
Google在11/18正式向使用者推送Chrome 87正式版本的通知,這次更新帶來了三項全新功能,而且Google更聲稱這一代將會是歷代最快的Chrome。(隔壁棚Edge明天將要更新的正式版也是87….,感覺被偷罵XD) Google Chrome目前市佔率將近7成,算是穩坐瀏覽器一哥的寶座,這次迎來了87正式版本的更新也算展現一哥的技術功力;Google表示,在更新最新版本後,Chrome的啟動速度最快將較以往提升25%、載入網頁的速度也提高7%,並且CPU的使用率也將降低5倍,更是在電池續航力上提升了1.25小時。甚至連安卓版的Chrome性能也獲得進一步的強化,幾乎可以在按下上一頁的瞬間,即時載入上一頁。 而本次更新之後帶來的Chrome新功能有哪些呢? 假設玩家們在工作時,在Chrome一次打開了多個分頁,但在分頁顯示上全都擠在一起,無法分辨哪個分頁是哪個,但在本次改版後,再也不必擔心這個問題,Chrome在右上方新增了一個小箭頭,點擊之後能在裡面輸入關鍵字,讓玩家可以在大量分頁中找到當下所需要的那一頁。 Chrome的網址列除了能直接輸入網址以外,還能鍵入關鍵字來搜尋玩家們所需的資訊,而如今在更新87版本後,還能在網址列直接輸入指令,不需要在進入設定頁面,使用上更直觀,不過目前指令並不多,但Google也表示將在未來更新版本後加入更多操作指令。(有一種回到DOS電腦還要輸入指令的親切感,這算進步嗎?還是...) ★指令如下(引號內文字): “delete history” “clear cache” “wipe cookies” — 清除瀏覽數據 “edit credit card” “update card info” — 編輯設置在Chrome付款中信用卡的資訊 “launch incognito mode” “incognito” — 開啟無痕模式視窗 “edit passwords” “update credentials” — 管理密碼 “update browser” “update google chrome” — 更新Chrome “translate this” “translate this page” — 翻譯網頁 目前Google所提供的指令就如上述所列,但將會在之後的改版中加入更多可使用的指令,並且未來將計畫在Chrome中加入Cards功能,能記錄玩家上一次所瀏覽的網站,幫助玩家瀏覽更快速。 而更新Chrome的方式也非常簡單,只要點擊在Chrome頁面的右上角三個小點的圖示,從說明欄裡按下「關於Google Chrome」就能更新成最新87版。 除此之外,Google也迅速推出了針對M1 Mac版所開發的Chrome,應用圖示的設計也與macOS Big Sur的系統設計語言一樣,想必對Chrome的使用者而言是一大福音。(小編表示:用Mac就用Safari啦。)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「宇瞻 Apacer AS722 1TB」實測開箱,小巧便攜高速傳輸外接式固態硬碟!
當今「資料」已成為科技生活的主要角色,舉凡消費者的手中各項3C裝置包括手機、相機、平板、電腦等等,都無時不刻在產生資料 (如拍照、錄音、錄影、打報告、玩遊戲的存檔…等等),動輒就會塞爆裝置的可儲存空間。 雖說透過雲端硬碟服務很方便,但免費版的空間有限,且大量資料透過雲端來傳輸的話,速度也會受限於網路頻寬的大小。因此,若經常需要在多台裝置間傳輸大量的檔案的話,一般建議還是要準備一台實體的儲存裝置,而行動SSD則是能夠補足上述需求的最佳儲存媒體。 由宇瞻(Apacer)所推出的AS722 USB 3.2 Gen 2 USB-C Portable SSD (以下簡稱AS722)外接式固態硬碟,為一款軍規級且具備高速傳輸的行動SSD,採細長的鋁質外殼設計,搭配黑色的主題設計,賦予絕佳的散熱效率,長時間存取亦能保持最佳化的效能表現。 Apacer AS722具備強固的體質,採用軍規級的防震與防衝擊設計,通過MIL-STD-810G 516.6測試程序IV裡的掉落測試,從1.22公尺掉落皆安然無事,再加上採用極簡造型的輕薄設計,在重量僅55公克以及厚度僅12mm的機身之下,賦予玩家輕鬆放入口袋的能力,搭配其表面具備圓滑且舒適的手感,同時提供高達1TB的超大容量,以便能隨時隨地將各式大型檔案攜帶於身上,再加上產品擁有三年保固,讓使用者在各種環境下都能安心使用。 在規格方面, AS722採用USB 3.2 Gen 2 NVMe / USB-C傳輸標準,可向下相容至USB 2.0規格,機身內建嚴選3D NAND快閃晶片,在容量上有512GB與1TB可供選擇,可適用於PC、Mac、Chromebook、Linux、PS4、Xbox One等具有USB-C埠的電腦或遊戲主機使用,當然新款Android手機/平板,或是iPad Pro 2018以後機種也都改用USB-C埠,因此也是可以搭配使用的。由於AS722支援USB 3.2 Gen 2規格的SuperSpeed USB 10Gbps (SS10)等級,傳輸效能高達1000 MB/s,比傳統外接硬碟快將近10倍,因此存取各種檔案都能快速搞定。 產品包裝內隨附SSD主體、USB-C to USB-C傳輸線、USB-C to USB-A連接線,可讓使用者在各種USB 3.x的介面上使用。電腦端若支援到USB 3.2 Gen 2 (SS10)的話,就能發揮到全速,若電腦端只支援到USB 3.2 Gen 1 (SS5)的話,則速度就會砍半! 當然,AS722除了拿來當做資料備份與跨裝置分享之外,亦可拿來做進階應用(工具人必備應用),也就是直接拿來安裝Linux、Windows To Go或是Apple的Time Machine,把AS722當成救援開機碟,這樣一來,當電腦發生無法開機的狀況時,就可以拿來應急! AS722出廠預設是格式化成NTFS格式,主要設定給Windows族群使用。不過NTFS在macOS下只能讀取,必須搭配第三方檔案系統軟體(例如Tuxera NTFS)才能寫入NTFS的磁碟機。因此,要讓各種作業系統都能存取(包含Windows、Linux、macOS),建議可以改格式化成exFAT,如此一來便可在跨裝置之間讀寫,至於手機方面,新版OS大多可以支援exFAT格式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Windows 10 1903版本之後,任何外接儲存裝置,都會視為「可移除裝置」,也就是不會開啟快取功能,以便讓使用者可以隨時拔取裝置。這樣一來,傳輸效能就無法完全發揮。在Windows預設模式(無快取加持)下的實測結果,大約都是800多MB/s的循序讀寫效能(下方詳述)。 因此若想要擁有更好的效能,就得手動切換成「效能更好」的模式,並「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」打勾,就可以開啟Windows的快取功能,讓外接儲存裝置也能像內接固定儲存裝置一樣,透過快取來加速。只是,這樣一來,使用者在移除裝置之前,就必須要手動點選「安全移除」,才不會有資料遺失的狀況。 但不一定開啟快取就一定有加速作用,尤其是複製單一大檔的時候,此時開啟快取反而可能效能會降低。要是複製多個小檔案時,加速效果就非常明顯。總之,就端看您的使用狀況,若怕麻煩的話,一般使用預設模式(不開啟快取)下即可。 在實測效能部份,筆者選擇先以USB 3.2 Gen 2的環境下(SS10模式)來測試,以下分別測試Windows在預設模式(未開啟快取)和效能模式(有開啟快取)的效能。以下測試結果可以發現,CrystalDiskMark可測到最高940、966MB/s的循序讀寫效能,以及69K的隨機讀寫IOPS效能,有接近官方數據的結果。 若使用者的電腦只有支援到USB 3.2 Gen 1 (前稱USB 3.0)的環境,效能就會砍半,大概只剩450 / 439MB/s的成績。以下就來看看測試說明。 從上述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,Apacer AS722 SSD,可說是完全符合了USB 3.2 Gen 2的規格,在Windows 10的預設未開啟快取模式下,都能擁有不錯的成績,提供循序讀寫高達1000 / 900MB/s的存取效能,實測發現,其實不用去開啟效能模式(啟用寫入快取),即可發揮出高速讀寫效能。而且本體表面的溫度也只有溫溫的,不會燙手!可說是不錯的可攜式SSD。 總之,Apacer AS722 Portable SSD提供玩家們在進行資料分享、資料備份時,或是製作成開機碟時,能夠進行高速存取,讓再大的檔案都能快速傳輸或複製完成,解決裝置內部儲存空間不足的窘境,亦可在意外無法開機情況下,充當成復原工具碟來快速開機,以便快速進行救援。AS722兼具高效能、跨裝置、多功能應用等特色,且通過軍規認證,值得一般消費者、商務人士、學生、IT人員採用選購。 廠商名稱:Apacer -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2267-8000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External SSD &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& 機械硬碟 /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/ Memory Card 記憶卡 / Card Reader 讀卡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DRAM/記憶體/超頻記憶體模組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SSD/固態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HDD / 機械硬碟 / 傳統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NAS / 網路儲存裝置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Camera / 相機 鏡頭 / 攝影機 / 行車記錄器 / 穿戴式攝影機 / 腳架雲台 / 三軸穩定器 / 攝錄影器材】:
最多人點閱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,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,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
-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,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!
- 「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」實測開箱,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!
- 洋垃圾神器,Xeon E5-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!
-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,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
-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!
- ASUS ROG STRIX-GTX1080-O8G-GAMING開箱實測,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!
-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,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-2670神器級處理器!
-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,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!
- 微星MSI Aegis X-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,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!